钟南山领衔发文:病死率1.4%,就诊时不发热患者超5成!不要误读超长潜伏期
导读:当地时间2月28日,由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的“中国2019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的临床特征”研究论文在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正式公开发表。
来 源丨南方+、南方都市报、公开信息等
2月29日,记者从广州医科大学获悉,28日,钟南山院士团队论文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
截至2020年1月29日,研究团队从31个省、市的552家医院中提取了1099例经实验室确认的,由2019-nCoV引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ARD)患者数据。该研究分析了患者各年龄段人群分布特征、感染者症状、病毒传播途径、防护方法、治疗方法、病死率等。该研究指出,严格、及时地采取流行病学措施,对遏制疫情迅速蔓延至关重要,对于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仍需持续不断努力探索。
报告显示该研究病死率为1.4%,相较于SARS-CoV和MERS-CoV(中东呼吸症)较低;新冠肺炎患者中位潜伏期为4天,重度、非重度组新冠患者各有一例患者的潜伏期达24天。研究团队特别强调,单纯根据最小、最大值评估人群的潜伏期容易引起误读。
仅1.9%的患者直接接触过野生动物
研究的亮点有哪些?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关伟杰、梁文华、何建行教授和通讯作者钟南山教授在“NEJM医学前沿”回应,该研究首次收集全国范围的新冠肺炎患者,通过分析大样本量数据明确了该研究所确定的病死率(1.4%),与国家卫健委官方报道数据更为贴近;发现了仅有1.9%的患者有直接接触过野生动物的病史,在生活在武汉以外的居民中有31.3%的患者在近2周曾到过武汉,72.3%患者曾在近2周接触过武汉地区人员。
就诊时不发热占大比数,单以发热检测或漏查
该研究结论还显示,在症状方面,入院时有发热的患者占43.8%,但住院期间有发热的患者占88.7%。第二个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67.8%)。恶心或呕吐(5.0%)和腹泻(3.8%)很少见。研究团队表示,新冠肺炎的临床特征与SARS-CoV相似,发热和咳嗽是主要症状,胃肠道症状不常见。
但该团队提醒,不发热的新冠肺炎患者比例高于SARS-CoV(1%)和MERS-CoV(2%)感染患者,因此如果监测病例的定义侧重于检测发热,则不发热的患者可能会被漏诊。研究还强调,尽管新冠病毒和SARS-CoV具有种属相似性,但一些临床特征可以将新冠肺炎与SARS-CoV、MERS-CoV及季节性流感区分开来。
单纯根据最小、最大值评估人群的潜伏期容易引起误读
此前,该研究曾在医学预印本(MedRxiV)网站公开发表,随即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潜伏期最长达24天是大众关心的热点。
对此,研究团队表示,潜伏期主要根据患者上报最近一次接触传染源(疫区人员、野生动物)的时间以及首次出现症状(含疲乏、咳嗽、发热等)的时间确定。整个人群的潜伏期各异,研究者使用了中位数以及最小、最大值以呈现潜伏期的集中、分散分布趋势。
该研究发现,重度、非重度组新冠肺炎患者各有一例患者的潜伏期达24天。然而,仔细查阅整个人群的潜伏期分布规律,发现潜伏期大于14天的共13例(12.7%),而潜伏期大于18天的仅有8例(7.3%)。单纯根据最小、最大值评估人群的潜伏期容易引起误读。
此外,长期居住在武汉或者与武汉地区人员接触的患者,其潜伏期多为0天(接触时间按照最后一天计算);研究者在剔除这些不合理数据后重新计算,得出最新的潜伏期中位数为4天。因此,为更好地表示人群的离散趋势,研究者确定了潜伏期的四分位间距为5天(2天-7天)。
图/新华社
1099例确诊患者病死率为1.4%,较SARS低
在治疗方面,大部分患者(58.0%)接受了抗生素静脉用药,35.8%接受了奥司他韦治疗;41.3%接受了吸氧治疗,6.1%接受了机械通气。重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的比例高于非重症患者。
研究指出,新冠肺炎患者的主要复合终点是送入重症监护病房(ICU)、采用机械通气或死亡。在该项研究中,67例患者(6.1%)发生了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包括送入ICU的5.0%、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2.3%和死亡的1.4%。173例重症患者中有43例(24.9%)发生了主要复合终点事件。
研究团队提到,尽管与新冠病毒相关的死亡总人数多,但病死率似乎低于SARS-CoV和MERS-CoV(中东呼吸症)。研究团队在这项研究中确定的病死率为1.4%,低于近期其他团队报道的病死率。他们认为,原因很可能是样本量和病例纳入标准的差异,由于轻症患者和未就医患者并未纳入本研究,因此真实的病死率可能更低。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可能共同发挥作用,降低了广东的Covid-19死亡率。
下一步怎么办?
如何区分新冠肺炎和流感?研究团队表示,尽管SARS-CoV-2和SARS-CoV具有种属相似性,但一些临床特征可以将Covid-19与SARS-CoV、MERS-CoV及季节性流感区分开来。例如,季节性流感在呼吸科门诊和病房更为常见。
对于未来研究方向,研究团队表示,目前亟待明确病毒传播的动力特征、传播途径、病毒对人体组织的嗜性(tropism)。既往已有研究用于预测我国新冠疫情的变化趋势,然而其并未适当纳入政府近期对各地采取的强有力干预措施、全国复工、武汉与黄冈等地封城对人群疫情变化趋势的影响。因此,对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的智能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也是当前的工作重点。
钟南山:4月底能基本控制!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不一定发源于中国
在2月27日的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保障专题专场新闻通气上,钟南山指出,有外国专家预测,估计2月4日中国“新冠肺炎”病人应该到16万左右,我们的预测值是7-8万:
“根据我们团队在传统模型基础上加上影响因素,国家强力干预和春节后的回程高峰消除后,预测高峰应该在2月中接近2月底。到了2月15日,数字果然下来了。我们更接近国外权威的预测值。我们有信心,四月底基本控制。”
钟南山院士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但并不一定发源在中国。钟南山表示,现在形势变化了,国外涨得比国内快。中国(病例)在到达高峰后很快下降,就是因为有联防联控机制,建议发展得很快、(病毒)蔓延得很快的国家,应该参考中国,早发现,早隔离。
本期编辑 黎雨桐
百万读者都在看……
向11国输出97例病例!伊朗疫情下周迎高峰,中国紧急出手!世卫:全球大流行未到,但有可能
一个没戴口罩一个中途脱了口罩,仅16秒中招!口罩还要戴多久?张文宏最新研判来了
我在看,你呢?